"满是套路"的4S店遇困境,亏损大、半年关店千家,未来或消失?这个问题引发了众多消费者和行业人士的热烈讨论。曾经一度辉煌的汽车4S店模式如今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我们从数据和趋势来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全国汽车4S店平均库存系数已达到2.4,远高于正常水平的1.5,这意味着大量资金被积压在库存中。更令人震惊的是,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已有1247家4S店宣布关闭或转型,平均每天有近7家店铺退出市场。这一数据创下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纪录。
传统4S店模式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多重夹击。所谓4S店,即Sales(整车销售)、Sparepart(零配件)、Service(售后服务)、Survey(信息反馈)四位一体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在2000年前后被引入中国,曾被视为汽车销售的标准形态。可如今,这一昔日王者正步履蹒跚。
展开剩余87%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复杂多样。最直接的冲击来自于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中汽协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占乘用车总销量的34.7%,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2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企业普遍采用直营模式,特斯拉、蔚来、理想等品牌均绕过传统4S店,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这种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销售成本,也让传统4S店失去了大量潜在客户。
汽车工业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发布的研究报告预测,到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将超过45%,这意味着传统4S店可争夺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缩减。
互联网销售渠道的兴起也给4S店带来巨大挑战。据易观分析发布的《2025年中国汽车电商市场趋势报告》,2024年中国汽车电商交易规模达到5760亿元,同比增长31.4%。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线上平台获取车辆信息、比价,甚至直接下单购车。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的汽车销售业务增长迅速,阿里汽车与多家汽车厂商达成合作,消费者可以在线选车、付定金,然后到线下提车,这种"线上+线下"的模式大大压缩了传统4S店的利润空间。
4S店模式本身存在的弊端也在这一轮行业变革中被放大。高昂的运营成本是4S店的致命伤。一家中等规模的4S店,年房租成本约为200-300万元,人力成本约为300-500万元,再加上库存资金占用,年营业额需达到数千万元才能保持盈亏平衡。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表明,2024年全国4S店的平均毛利率仅为2.7%,远低于其他零售行业。
4S店"套路"营销也是导致消费者流失的重要因素。"价格不透明、强制购买保险、捆绑销售装饰、虚假优惠"等做法让消费者对4S店产生厌恶。据汽车之家联合艾瑞咨询发布的《2025年汽车消费者购车体验调查》,有82.3%的受访者表示对4S店的销售手段"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67.5%的人表示"未来不会再到4S店购车"。
网友"车主老张"在汽车论坛上发帖称:"去4S店买车,报价28.8万,说优惠2万。结果非要我买装饰,保险也必须在店里上,算下来比网上贵了近3万。这种'明降暗涨'的套路真是让人反感。"这类消费体验正促使越来越多的购车者转向其他渠道。
与此同时,传统4S店还面临着售后服务利润减少的困境。新能源汽车本身结构简单,维修保养需求大幅降低。传统燃油车有2000多个零部件需要定期维护,而电动车只有200多个核心零部件。特斯拉的数据显示,其车辆的维修频率比同级别燃油车低约40%,保养成本更是低约30%。这导致4S店原本利润丰厚的售后服务业务大幅萎缩。
经销商集团的垄断也加剧了独立4S店的生存困境。广汇汽车、中升集团、正通汽车等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通过规模效应和资本优势,不断并购独立4S店。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统计显示,截至2025年3月,全国前十大汽车经销商集团已控制全国30%以上的4S店资源。独立经销商在采购、库存、融资等方面的劣势日益明显,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面对这种局面,一些4S店开始探索转型之路。广州某丰田4S店总经理李强(化名)表示:"我们店2023年开始转型,增加了二手车交易、改装业务和车友社区服务,还开发了自己的APP,现在线上预约已占到总业务量的40%。虽然销售额比巅峰期下降了30%,但至少能维持运营。"
有的4S店选择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成为其线下交付中心。据汽车之家发布的招商资料,加入其"新零售网络"的4S店,可以获得平台导流的客户,按服务收费,减少库存压力。
还有4S店向汽车主题商业综合体转型。上海某雷克萨斯4S店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增设了高端咖啡厅、改装工坊、汽车文化展示区等,打造"汽车生活方式中心",月客流量比纯销售时期增加了一倍,大幅提升了盈利能力。
汽车产业分析师认为:"4S店不会完全消失,但必将经历深刻变革。未来可能会形成'小而精'的展示中心加强大的售后服务中心的新模式,减少不必要的库存和场地成本。"
对于位置偏远、品牌弱势的4S店而言,转型之路并不平坦。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查,47%的4S店表示"资金不足,难以支撑转型投入",35%表示"缺乏转型方向和专业人才"。这些困境使得大量4S店只能选择关门止损。
汽车厂商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传统汽车厂商为了应对销量下滑和成本上升,开始重新审视销售渠道策略。宝马中国在2024年底宣布,将把华北地区的部分经销商整合为"区域中心",由厂商直接管理,这被业内称为"厂商收网"策略的开始。通用汽车中国区也表示,计划在2026年前将全国经销商数量减少25%,提高单店效率。
与厂商直营模式正逐渐流行。比亚迪在2024年启动的"直营下沉"计划,已在全国100多个县级市开设直营店,销售数据显示,这些直营店的获客成本比4S店低约30%,客户满意度也更高。
豪华品牌也在纷纷尝试直营模式。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将在中国一线城市开设25家"梅赛德斯之家"直营体验中心,凯迪拉克则推出了"凯迪拉克HOUSE"概念店,都在弱化传统4S店的地位。
4S店真的会消失吗?我认为不会完全消失,但将面临三种可能的演变路径:
第一,向综合性汽车服务中心转型。整合销售、维修、改装、金融、二手车等全产业链服务,提供更专业、更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第二,精简为品牌体验中心。减少库存,主要提供试驾、展示和基础咨询服务,实际交付由区域配送中心完成。
第三,与互联网平台深度融合,成为线上销售的线下支点,专注于交车和售后服务环节。
4S店模式的变革是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结果。消费者获取信息和购买决策的方式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任何不适应这一变化的销售模式都将被淘汰。不过,线下体验和专业服务的价值依然存在,只是形式需要革新。
对于消费者而言,4S店模式的变革带来了更多选择权和议价能力。购车不再受限于地域和信息不对称,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比较价格、配置和服务,获得更公平的交易条件。
对于从业者而言,传统4S店销售顾问可能面临职业转型。据人力资源机构智联招聘发布的《2025年汽车行业人才需求报告》,过去一年汽车销售岗位需求下降了23%,而汽车电商、用户运营等新岗位需求增长了41%。
"我在4S店做了8年销售,去年转岗做直播带货和社群运营,虽然不太适应,但这是趋势,不转型就要被淘汰。"某大众4S店前销售经理王涛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转型经历,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共鸣。
对于整个汽车产业而言,销售渠道的变革将促进行业集中度提升和效率优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到2028年,中国汽车销售渠道将形成"线上平台+线下体验中心+区域服务中心"的新格局,传统4S店数量可能减少40%-50%。
4S店模式的变革也反映了中国汽车市场从增量时代转向存量时代的大趋势。过去二十年,中国汽车市场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经销商只需跟随市场增长就能获利。如今,市场趋于饱和,年增长率降至个位数,竞争焦点从抢占市场转向争夺存量客户和提升单客价值,这要求经销商具备更强的服务能力和数字化运营能力。
回顾全球汽车销售模式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带来销售模式的革新。从最初的厂商直销,到独立经销商,再到4S店模式,以及如今正在兴起的新零售模式,汽车销售始终在适应消费者需求和技术条件的变化。
从这个角度看,4S店模式的衰落并非偶然,而是汽车产业数字化、电动化、智能化变革的必然结果。那些能够拥抱变化,主动转型的经营者仍有机会在新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而固守传统模式的4S店,未来确实可能面临消失的风险。
你怎么看待4S店的未来?你最近购车时选择了哪种渠道?传统4S店的哪些方面最让你感到不满?你认为汽车销售的理想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和经历。
发布于:日本